1950年线上股票配资开户,3名军人到成都三桥南街某餐馆吃饭,进门之后只点了一菜一汤,可老板娘听完菜名之后愣在了原地,随后哽咽问道:“我丈夫在哪?”
1950年的成都,春暖花开,梨花铺满大街小巷。三桥南街的石板路上,"努力餐"的牌匾在春风中微微摇晃,门口排着长队的食客正等待着这家老字号的开门。
这家餐馆在成都城里已经开了二十多年,老板娘黄三姑娘的手艺和热情服务,让不少街坊都成了这里的常客。街坊们都说,这家店的名字虽然朴实,但是菜品却有着独特的风味。
每天清晨,黄三姑娘都会早早起床准备食材,把店面收拾得干干净净。这些年来,她始终保持着丈夫留下的规矩,把店里的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从1940年开始,黄三姑娘就独自一人支撑着这家餐馆。那一年,她的丈夫被一群不明身份的人带走,从此杳无音讯。
在这十年里,她不仅要照顾五个孩子的生活,还要维持餐馆的正常运营。即便如此,她依然坚持着丈夫定下的一个特殊规矩:凡是进店要一菜一汤的客人,全部免费供应。
这个看似简单的规矩,却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革命历史。"一菜一汤"不是普通的点餐方式,而是地下党人之间的一个秘密暗号。
只要是地下党的同志来到"努力餐",说出"来一菜一汤"这句话,就能得到免费的饭菜。这个规定是车耀先为了帮助那些在困境中的革命同志而设立的。
黄三姑娘虽然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但她依然忠实地执行着这个规定。每当听到有人点"一菜一汤",她都会格外留心,希望能从客人口中得到丈夫的消息。
随着岁月流逝,来店里点"一菜一汤"的客人越来越少。新中国成立后,这个特殊的点餐方式几乎销声匿迹。
直到1950年的这一天,三个陌生的军人走进店里,开口就要了"一菜一汤"。这熟悉的话语,让黄三姑娘瞬间红了眼眶。
站在案板前的黄三姑娘,手中的菜刀突然停了下来。那一刻,十年的等待、思念和期盼,都凝聚在她颤抖的声音里:"同志,你们认识我的丈夫车耀先吗?"
1894年,车耀先出生在四川大邑的一个商户家庭。年幼时父亲外出经商再未归来,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成人。
十四岁那年,车耀先来到成都"益盛荣"商店当学徒,开始了他的学徒生涯。在这里,他不仅学到了经商的本领,更遇见了自己未来的人生伴侣黄三姑娘。
1912年,面对纷乱的时局,年轻的车耀先选择加入川军第二师第八团。从一名普通士兵做起,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和勇气,他逐步升任排长、连长等职务。
随着军旅生涯的深入,车耀先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目睹了蒋介石与刘湘制造的"三三一惨案"后,他毅然选择了离开川军的队伍。
1929年是车耀先人生的重要转折点。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秘密的地下工作生涯。为了掩护革命工作,他选择在成都三桥南街开办了"努力餐"餐馆。
"努力餐"的名字来源于孙中山先生"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名言。这个朴实的店名背后,却暗藏着车耀先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餐馆的二楼成为了共产党的秘密联络站,也是进步人士的重要聚会场所。在这里,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得以开展,包括接待救国会七君子、邓颖超等革命同志。
车耀先还创办了《大声》、《图存》等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思想。这些刊物成为了唤醒民众觉悟的重要工具。
餐馆不仅仅是一个革命据点,更是一所红色课堂。车耀先经常招收贫困家庭的青年当学徒,白天教他们烹饪技艺,晚上传授革命道理。
在车耀先的影响下,不少学徒都走上了革命道路,成为了地下交通员。他们用勤劳的双手烹饪美食,用坚定的信念传递革命火种。
这期间,黄三姑娘虽然不知道丈夫的真实身份,但她用行动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她不仅照顾好五个孩子的生活起居,还把餐馆经营得红红火火。
1950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王维舟带着两名同志来到"努力餐"。他们点的"一菜一汤",终于揭开了车耀先烈士的革命身份。
这个消息让等待了十年的黄三姑娘陷入深深的悲痛。原来,她日夜思念的丈夫,已经在1946年8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1940年,国民党反动派在成都制造了"抢米事件",以此为借口逮捕了车耀先。他被关押在臭名昭著的息烽集中营,遭受了长达六年的酷刑折磨。
在集中营里,车耀先成为了图书管理员。他利用这个身份继续进行革命工作,鼓舞难友们的斗志,把监狱变成了特殊的革命战场。
中共中央多次要求蒋介石释放车耀先,但都遭到拒绝。1946年8月18日,在重庆松林坡,车耀先与革命同志罗世文一同英勇就义。
得知真相后,黄三姑娘婉拒了政府发放的抚恤金。她将经营了二十多年的"努力餐"全部上交给党组织,用实际行动延续丈夫的革命精神。
黄三姑娘和车耀先的五个子女都响应父亲的遗志,投身革命事业。这个革命家庭用实际行动传承着红色基因。
1954年线上股票配资开户,黄三姑娘带着对丈夫的思念离开人世。她与车耀先的骨灰被合葬在崇庆县,完成了她对丈夫最后的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