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配资炒股安全
作为一个天子之女,自出生之日起,便坐拥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然而,这个令人艳羡的身份,却成为了她身上的枷锁。
一道圣旨,决定了她的婚姻,也结束了她的一生。
一道圣旨 一段婚姻
康熙一生共有35个皇子、20位皇女,其中长大成人的皇女,仅有8位。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康熙的五公主端静公主。
天子之女、公主之名是多少人望而不及的,毕竟自出生之日,就拥有着普通人这一辈子都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对端静公主而言,这既是无上的荣耀,也是沉重的枷锁。那么,真实的公主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中国有句俗语“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在寻常百姓家,婚姻乃人生大事,需细细考量,慎之又慎,生怕一步踏错,便陷入无尽的苦难。
可这些问题,对公主们而言,却不需要考虑,因为她们自出生起,她们的唯一选择就是“政治联姻”。除此之外,她们没有别的路可走。
在这份命运的安排下,公主与驸马,两个素昧平生之人,因一道圣旨而结缘。这,便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先婚后爱”,可“婚”是有了,“爱”呢?爱很难。
首先第一点就是,两人对彼此都没有了解,何谈爱呢?再者,公主与驸马的这种“君臣之别”往往很难从中找到一个平衡点。
在这种指婚的“政治联姻”的前提条件下,公主们想要拥有幸福的婚姻生活,无疑是难上加难
不管受宠与否,大清公主们都逃不过“联姻”的命运,端静公主也不例外。
自清朝对蒙古地区开始推行盟旗制开始,清廷与喀喇沁王府的关系就变得尤为密切。
为了能保持这种良好的关系,也为了能对其进行监视和制约,康熙便将公主下嫁了过去,而这位公主,便是五公主。
1692年,19岁五公主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也正是在这一年,五公主走向了婚姻,嫁给了噶尔臧(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
对于这场“政治联姻”,康熙帝是十分重视的,据史料记载,两人结婚后,康熙曾先后三次看望公主。
这场“联姻”,决定了端静公主的一生,也断送了她的一生。
公主的猝死
据史料记载,和硕端静公主在下嫁给噶尔臧后,婚后18年至少育有4个孩子。
分别为长子纳木赛、次子敏珠儿拉不坦和四子多尔记,关于三子的生平,倒是没有过多的叙述。
1710年3月,和硕端静公主突然去世,这一年,公主不过37岁。
和硕端静公主在与其丈夫噶尔臧的18年婚姻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公主的突然猝死与他有没有关系呢?
关于公主的死因,世间流传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由于两人的结合是一场完完全全的“政治联姻”,因此噶尔臧对公主并未有多少喜欢。
再一个就是两人性格的原因,说公主长期身处皇宫,娇生惯养,一副盛气凌人的模样;恰巧,噶尔臧也是一个性格傲慢、绝不低头之人。
时间一长,噶尔臧就渐渐放开了自己,常常以“边防巡视”为由,背着公主寻欢作乐,好不风流快活。
而噶尔臧的种种作为,让公主那骄傲的自尊无法忍受,可作为一个女子,在这样一个时代,又能做什么呢?
长期的苦闷情绪久久压在公主心底,最终,公主郁郁而终。
另一种说法是,外出寻欢作乐之人,并非噶尔臧,而是公主本人。
说是两人之间空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情,寂寞难耐的公主背着噶尔臧与别的男人幽会。
一天、两天还能瞒的下去,可时间一长,终归是纸包不住火,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了噶尔臧的耳朵里。
听闻自己被戴了“绿帽子”,噶尔臧别提有多难受了,一怒之下,将公主给活活踢死了,而这只是他踢死公主的其中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与康熙还有一定的关系,说是当时康熙多次削地修建山庄、围场。噶尔臧敢说不吗?显然不能。
有句话不是说“父债子偿”,噶尔臧不免将这种情绪转移到了公主身上,最终一怒之下,将公主活活踢死。
而在蒙古地区最广为流传的就是第二种说法中,公主的死,与其丈夫噶尔臧有关。
这一点可从史料中去证实,据《清圣祖实录》记载,公主在死后的第二年,噶尔臧就迫不及待地去行苟且之事,强行霸占了索诺穆之妻。
不论是哪一种说法,均可得出,公主与其丈夫噶尔臧感情不和,两人的婚姻状况非常之糟糕,公主的死,与噶尔臧脱不开关系。
爱女的猝死,作为父亲的康熙帝,自是难过和痛心,毕竟这也是自己养育了十几年的女儿。
若是这寻常百姓家,“杀女之仇”必定要报,绝不能就这样草草了结,势必要让其付出应有的代价。
可现如今,噶尔臧的身份特殊,动了他,也就动了喀喇沁王府,双方的关系势必不会再向从前一般,只要动了,那这梁子也算是结下了。
因此,从大局出发,康熙并未将其“一杀了之”,要让对方付出应有的代价,可不光是“死亡”这一条道路。
康熙虽说是留了他一命,但却将其永远地囚禁在了北京,终身不能踏出北京城半步,还派了重兵把守,不许任何闲杂人等擅自出入。
这种惩罚比“死亡”要残忍的多,常年的囚禁生活,一眼望不到头,让其整日活在痛苦与悔恨之中,受尽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压和煎熬。
最终于1704年,也就是噶尔臧被囚禁的第十年,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和硕端静公主死后,先后共计葬于三处:第一处墓地,是马场村陵沟门五凤山下。
当时由于公主突然猝死,一切都来不及准备,这才选择了这块埋葬处。
第二处墓地便是公主正是下葬的地方,被世人称为公主陵,在十家满族乡的十家村(后在1949年遭人破坏)。
第三处墓地是在王爷府镇的宝石沟村,这也是公主与噶尔臧的合葬园寝。
清朝公主们的婚姻
从和硕端静公主与噶尔臧那场被政治操纵的婚姻中,我们不难窥见清政府与蒙古王公之间那既合作又防范的微妙关系。
在那看似和谐美满、团结相爱的表象之下,实则暗潮涌动,权力与对抗如影随形。
身为天子的骨肉,和硕端静公主虽手握权势,地位尊崇,却连自己的婚姻乃至命运都无法主宰,只能任由他人摆布,成为政治棋局中的一枚棋子。
她的悲惨结局,只是众多皇室公主中不幸遭遇的一个缩影。有的公主,甚至如同被随意转赠的“礼物”,在不同的政治势力间辗转反侧,多次改嫁。
如努尔哈赤之女哈达公主,先嫁哈达部纳喇氏吴尔古,后嫁博尔济吉特氏诺木杜凌;又如皇太极之女巴林公主,先适索尔哈,再适色布腾。
这些公主们,尽管自幼生活在锦衣玉食之中,却似乎都无法逃脱“政治联姻”的深渊。
她们在“另一个战场”上默默奉献,却最终被遗忘、被牺牲,令人不禁扼腕叹息。皇室公主的平均寿命竟只有二十八岁,这背后隐藏着多少无奈与辛酸?
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当时那个年代,很小便结婚生育了,那个时候身体并未完全发育成熟,生下的孩子自然会出现一些问题。
加之“后宫佳丽三千”,有的皇帝再不节制,过度纵欲,这些也是导致孩子早夭的原因。
而早亡,则是因为她们的婚姻,倘若和硕端静公主没有被丈夫噶尔臧踢死,估计也会早早地郁郁而终。
不幸的婚姻,使得苦难如影随形,当时不像现在,夫妻感情不和还有离婚这一条路可选。
而对于公主们来说,她们不接受也得接受,她们没得选择,只能被迫沦为了政治道路上的牺牲品。
那么,清朝的公主中,就没有一个幸福的吗?也有,相较于其他公主而言,她算是很幸运的了,这位公主便是康熙帝的养女纯禧公主。
自打康熙帝将纯禧公主接入宫中抚养后,康熙帝的几个孩子就平安降生,于康熙帝而言,纯禧公主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只不过,对于纯禧公主来说却是一道无形的枷锁,毕竟自己只是一个“养女”,又身处在一个陌生的环境,这种“寄人篱下”的滋味让她很不好受。
也正是这种原因,纯禧公主的性格有些小心谨慎、无欲无求。在她20岁这年,纯禧公主被嫁给了蒙古贵族班弟。
班弟也是一个务实、平淡之人,两人虽无刻骨铭心的爱情,却也能相敬如宾,共度余生。
在众多公主中,纯禧公主的结局无疑是最好的一个,她以七十一岁高龄安然离世,结束了她平淡的一生。
结语
从这些清朝公主们的“政治联姻”中,我们可以深刻洞察到古代皇室婚姻背后的复杂性与无奈,以及这种婚姻制度对个体命运乃至国家政治格局的深远影响。
清朝公主的“政治联姻”是皇室巩固权力、维护边疆稳定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婚姻,皇室能够与蒙古等边疆部族建立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
这种联姻不仅加深了双方的政治联盟,还通过血缘关系将双方捆绑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纽带。
然而,这种婚姻往往忽视了公主个人的意愿与幸福,使她们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政治联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地位的忽视与束缚:
在这些婚姻中,公主们被视为巩固政治联盟的工具,她们的婚姻大事完全由皇室决定,个人情感与幸福被置于次要地位。
同时,这种“政治联姻”还揭示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无情,在皇室内部,为了争夺皇位或巩固自身地位,不少皇室成员会利用公主的婚姻作为筹码,进行政治交换。
这种婚姻往往伴随着复杂的政治算计与利益纠葛,使得公主们的婚姻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与风险。
尽管“政治联姻”在维护国家政治格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它对公主个人命运的摧残却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清史稿列传一公主》
和硕端静公主考述- 陈思涵. 黑龙江史志
清和硕端静公主园寝调查- 董坤玉. 知识文库配资炒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