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股票配资啥意思,柏林街头,一名看似憨厚老实,手持波波沙冲锋枪的苏联士兵。镜头下的他脸色黝黑,体型健硕,长得有点像东方人,脸上带着刚刚胜利的喜悦。看他身上佩戴着勋章,以及此人持枪的姿势,就知道此人实力非凡。
当我们谈到苏联红军时,大多数人脑海中浮现的都是斯拉夫人的形象。然而,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中,实际上汇聚了来自苏联各个民族的战士。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境内有多达170个民族,他们都为保卫祖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这场战争中,来自中亚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以及来自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等众多少数民族战士都投身战场。
红军中的中亚士兵以其优秀的骑术和野外生存能力而闻名,这些技能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士兵则凭借着过人的射击技术,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狙击手。
在卫国战争期间,仅哈萨克斯坦就有超过120万人参军,其中包括两个骑兵师和多个步兵师。乌兹别克斯坦动员了将近150万人参战,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在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
在这些来自各个民族的战士中,一种武器因其可靠性和实用性,成为了他们最喜爱的装备,这就是著名的PPSh-41冲锋枪,也就是俗称的"波波沙"。这种武器由苏联著名的枪械设计师萨莫帕尔点设计,于1941年投入使用。
波波沙冲锋枪的设计非常适合在恶劣环境下使用,即使在极寒天气中依然可以正常工作。它使用7.62毫米手枪弹,可装配35发弹匣或71发弹鼓,射速可达每分钟900发,这些特点使它在城市巷战中表现出色。
制造工艺简单是波波沙的另一大优点,在战时条件下,一个熟练的工人每天可以生产25-30支。从1941年到1945年,苏联共生产了超过600万支波波沙冲锋枪。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向柏林发起总攻。这次进攻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和科涅夫元帅指挥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共同执行。
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负责从柏林东北方向发起进攻,他们需要突破德军设置的多道防线。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则从东南方向展开攻势,形成对柏林的包围之势。
在进攻开始的第一天,苏军就投入了数量惊人的军事力量。数以千计的火炮对德军阵地展开猛烈轰击,坦克部队紧随其后向德军防线发起冲锋。
街道战斗是柏林战役中最为惨烈的场景之一。德军将每一栋建筑都改造成了堡垒,在窗户和地下室设置了大量机枪火力点。
面对这种情况,苏军采取了特殊的战术编组。每个突击小组通常由6到8名士兵组成,配备冲锋枪、手榴弹和火焰喷射器等武器。
波波沙冲锋枪在这种近距离作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高射速和可靠性让突击小组能够在短距离内压制敌人的火力点。
攻占一座建筑物往往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突击小组需要逐层清理,确保每个房间都不存在敌军。
在这场残酷的巷战中,许多来自少数民族的战士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他们中的一些人凭借着在家乡习得的攀爬技能,成功突破了德军的防线。
勋章的授予通常是对战士们在战斗中突出表现的认可。在柏林战役期间,苏联设立了专门的"攻占柏林"勋章,授予在这场战役中立功的军人。
随着战斗的推进,苏军逐渐控制了越来越多的城区。每占领一个街区,突击部队就会在制高点升起红旗,标志着胜利的推进。
1945年5月2日,柏林正式宣告陷落。这座曾经的第三帝国首都在经历了近两周的激战后,终于迎来了战争的终结。
德军最后的抵抗发生在帝国议会大厦附近。这座象征着纳粹政权的建筑在炮火中伤痕累累,但仍然是德军顽强抵抗的据点。
苏联战地摄影师们用相机记录下了这场最后战斗的每一个重要时刻。他们的镜头捕捉到了胜利的瞬间,也记录下了战争的残酷。
在众多战地摄影作品中,一些照片因其独特的视角和历史意义被永久保存下来。这些照片中,既有举枪冲锋的战士,也有街头庆祝的场景。
苏联政府对这些历史影像进行了系统的收集和保存。这些照片后来被整理成册,成为了研究二战历史的重要资料。
战后,这些获得勋章的英雄们大多回到了和平时期的工作岗位。有的返回农村务农,有的在城市工厂工作,有的则继续留在军队服役。
对于那些少数民族的英雄们来说股票配资啥意思,战争的胜利不仅带来了和平,也增强了民族之间的团结。很多人在战后积极参与到祖国的重建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