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配资 1955年“战犯”卫立煌返回大陆,为何惊动六大元帅亲自迎接?

前言手机配资

1955年,毛主席亲自在中南海设宴,由六大元帅作陪,佳肴目不暇接,宾客满座,热闹非凡,而这一切隆重的布置只为了接待一人回国。

卫立煌,曾经一度被我党视为“战犯”的男人,是国民党中鼎鼎有名的大将,甚至在当年还参加过“剿共”活动。

换作其他人来说,这样的人生履历理应我党列入“黑名单”,受到人民的制裁。

但这卫立煌却不仅没有如此,反而能让六位元帅亲自前来接待,可谓是排面拉满!

那么,他究竟有什么本领,能让我党一反常态对他尊敬有加呢?

成为我党“战犯”

1897年,卫立煌在安徽合肥出生,家徒四壁,唯一值钱的东西或许只有门旁的铁锅。

面对每天能够前往私塾学习的同龄孩子,卫立煌心中只有深深的羡慕。

虽然他的父母已经足够努力,但贫困依旧围绕着他们,上学对卫立煌来说或许只是个幻想。

好在卫立煌的大哥卫立炯比较争气,年纪轻轻就在县里找到了职务,这才让卫立煌重新有了上学的希望。

在私塾里,卫立煌的思想得到了启迪,和其他浑浑度日的孩子不同,对学习充满了热情。

不止如此,10岁左右的他还经常村里帮人做些杂务,帮家里减轻负担。

为此时常幻想着将来能像大哥一样在县里找个体面的职务,过着上平静幸福的生活。

只可惜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和平生活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终归只是昙花一现。

面对此刻炮火连天的安徽,年仅14岁的卫立煌不得已投入了附近的反清队伍,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活。

在部队的那段时间里,卫立煌参加过大大小小的战斗,经常死里逃生,次次都让他胆战心惊。

压抑的环境和似有似无的未来,不禁让卫立煌思考自己究竟是为了什么战斗?今后的路又在何方?

一年之后,孙中山先生革命思想的到来让懵懂的卫立煌恍然大悟,原本雾蒙蒙的天空也有了一丝光彩。

他义无反顾的脱离部队,加入到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之中,在身边道通契和同志的影响下逐渐找到了信仰。

1917年,孙中山成立了护法军政府,卫立煌有幸成为了其中的一名卫兵,得到了孙中山的信任。

而后由于在护法军的出色表现,没多久他就晋升为了警卫团排长,也正是因此,才与蒋介石有了交集。

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此时的卫立煌已经成为国民党第一军的一位团长,被编入总预备军。

战争开始后,他跟随何应钦入闽,一路上作战晓勇,经常杀的敌军片甲不留,威名赫赫。

没过多久,卫立煌就成功晋升为师长,在军中有了很大的声望。

龙潭大捷后,他与孙传芳军进行作战,双方久久僵持不下,鏖战数日后,卫立煌才将其击溃并成功晋升为副军长。

不过此时,蒋介石已然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国共合作破裂,面对急缺的兵力,他将卫立煌纳入麾下,并封为“五虎上将”。

由于职位的快速上升和蒋介石的要求,一年后,卫立煌进入了陆军大学进行学习,弥补缺失的军事理论知识。

在深造成功后,他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参与了反围剿运动,对我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不少共产党人都在他手中丧命。

这样的行为,在新中国成立后理应是不会被人原谅的,但卫立煌回国为何会得到我党的优待和重视呢?

这真是多亏了他在之后能够幡然醒悟,将功补过!

回心转意,将功补过

虽然在反围剿运动中卫立煌对我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但他终归只是听从了蒋介石的命令。

毕竟常年征战,且刚出校的他还完全不了解我党,并不明白蒋介石领导国民政府的腐败和罪恶。

但随着日子的推移,与国民党内部接触的加深,卫立煌心中对国民党逐渐产生了动摇。

尤其是在西安事变后,国共被迫合作,跟共产党人深入了解后,卫立煌才明白他们是一群为了国家、有着信仰的人。

心中也逐渐产生了转变,原来对我党浅薄的认知全都得到了打碎,转而对其产生了钦佩和向往。

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卫立煌积极和八路军交流合作,联合起来共同抗日,给予了我党很大的帮助。

而他也在一次次生死攸关的战斗中逐渐得到了党的认可,还被邀请来到延安,与党的众位领导人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谈话。

在这次谈话中,卫立煌深刻的反思了自己在反围剿中犯下的错误并给予了道歉,且承诺支持我党的一切活动。

无论是战时的支援,还是武器装备的支持,卫立煌不顾蒋介石的压力给予了我党许多帮助,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在整个抗日战争,卫立煌的存在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但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还是国共能够深入合作的桥梁。

只可惜,蒋介石的存在让国共合作再次破裂,而不愿再次与我党为敌的卫立煌,也在一次战事失利后被借机免去职务,被迫领俸禄回家孝敬老母。

但在解放战争开始后不久,由于蒋介石在前方战线上的接连战败,让他不得已重新请卫立煌出山,担任东北司令员,参与剿共。

这一次,早已明白蒋介石丑恶嘴脸和共产党人的理想的卫立煌和上次不同,虽手握大兵但一直没有主动出击。

只是偶尔对解放军进行一些不痛不痒的反击,暗地里保存实力,静待机会的到来。

终于,在辽沈战役爆发后,面对蒋介石的求援,卫立煌完全按兵不动。

此刻的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果自己一旦按照命令出兵,解放军一定会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而他如若按兵不动,辽沈战役蒋介石必败。

果然不出卫立煌所料,辽沈战役中没有及时得到支援的蒋介石很快就败下阵来,为解放军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卫立煌也因此收到牵连,被蒋介石安上了“投共”的名号,将他进行软禁。

所幸卫立煌早有准备,趁着南京混乱时偷偷离开大陆逃到了香港,一直躲到新中国成立。

1955年,在妻子的劝说下,卫立煌逐渐产生了重回国内的想法,毕竟一直待在香港的他难免遭到蒋介石的报复。

但由于曾经在反围剿时对红军造成的损失,他又担心许多共产党人不会原谅自己。

曾经那个“战犯”的名号久久回荡在卫立煌的心中,让他难以忘怀。

辛好他的妻子在与党的联系之中得知,党表示不在意他曾经的身份,非常愿意接纳他。

而为了表现党对他的诚意,毛主席亲自给他致电,还在他回来那一天亲自设宴,带着六位元帅接待,表示党诚恳的态度。

结语

也许直到最后,卫立煌都未能解开他的心结,毕竟曾经对共产党人的损害是难以抹去的。

但他当初也确实只是无知,没有去深入了解,只顾执行蒋介石的命令才犯下的恶果。

后来得知真相的卫立煌也是一直在将功补过,无论是在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时期都挽救了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

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党去原谅他,足以让人民考虑去原谅他。

参考资料:

抗日名将——卫立煌.黄埔军校同学会 [引用日期2024-12-05]

毛泽东评国民党著名将领:从李宗仁到冯玉祥【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5-11-27 [引用日期2024-12-07]手机配资





Powered by 股票配资门户网_正规股票配资开户_线上股票配资公司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365站群 © 2009-2029 联华证券 版权所有